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验证银盘加热机制
发布时间:
2018-06-01 16:56
修改时间:
2020-05-29 09:49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3583

银盘内恒星在方向上的速度弥散度,图中橙红色标示了年老的贫金属恒星,蓝色标示了富金属恒星。

Credit: 国家天文台俞锦程、刘超

近日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俞锦程、刘超利用LAMOST银河系巡天项目得到的海量光谱数据,精确分析了银盘上的恒星运动学信息,给出了恒星年龄与其速度弥散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银盘的加热机制。

我们都知道银河系外部区域的大部分恒星都集中在银盘上,并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动。与银河系中心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的恒星,都有着相近的绕转速度,约为220千米/秒。然而这个速度并不是绝对准确的数值。每个恒星或多或少会偏离这个速度,并表现出一定的随机运动。天文学家通常用速度弥散度来描述这种随机运动的强弱。

观测表明,银盘上的恒星速度弥散度会随着恒星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普遍认为,这是由动力学效应造成的。天文学家称之为“盘的加热机制”。而通过数值模拟,天文学家发现银盘上的旋臂结构会显著地加热银盘,盘上恒星因此获得更高的速度弥散度。

结合GAIA DR1和LAMOST观测数据,我国天文学家使用新的统计方法,建立了银盘上完整的三维速度信息,从而精确地给出了恒星年龄与速度弥散度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也验证了银盘的加热机制。此外,俞锦程等人认为将银盘划分为薄盘和厚盘能更好地描述银盘地运动学和化学特性(尽管这一观点还存在争议)。从结果图还可以发现,年老的贫金属恒星(多位于厚盘中)有更高的速度弥散度,这也间接表明了银盘中薄盘和厚盘两部分运动学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更多关于这一研究的内容发表在3月下旬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文献链接:

China-VO为LAMOST提供原始数据的归档、备份以及产品数据的归档、备份和整理发布

China-VO提供GAIA DR1数据的国内镜像服务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