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2019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9-12-03 11:05
修改时间:
2019-12-03 11:17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10773

 

2019年11月27日-12月1日,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2019年学术年会在百湖之城大庆举办。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中科院网信办特约顾问吴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郝晋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天文处副处长刘强,以及来自各天文台站、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的100多位代表共同参加本次会议。本次年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庆实验中学二部承办。

与会代表合影

会议背景及主题

大数据大科学时代的天文学研究,经典的科研模式和数据分析方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模式、新思维成为必然。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一批科学平台(Scientific Platform),开始受到关注。这些平台架构在云计算环境下直接面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需求,有望成为科技创新的新引擎。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为“科学平台和开放科学(Scientific Platform and Open Science)”,将聚焦于正在兴起的科学平台和开放科学理念及其对天文学研究带来的便利和影响。

本届会议研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科学平台技术与应用

※ 超高IO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

※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天文学应用

※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

※ 高维海量数据的可视化

※ 程控望远镜与自主观测

※ 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密集型研究

※ 多波段多信使数据的融合

※ 数据驱动的科普教育和全民科学

※ PB量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 学科发展与跨界合作

 

大会精彩内容回顾

在开幕仪式上,郝晋新副台长致辞。他表示,科学数据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成立对促进天文及相关领域重大成果产出和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提议明年的年会可以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年度会议共同举办。刘强处长肯定了天文信息学对于科研创新领域做出的贡献,他希望通过本次年会能够涌现出更多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性研究,未来,基金委也会对有价值的优秀项目予以支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郝晋新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天文处副处长刘强致辞

 

本次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内容上主要围绕国家天文科学中心的建设与科学数据在科研中的应用,如何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天文学研究中落地生根,如何在天文大数据时代开展科普教育以及天文数据实时计算和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几个方向进行。

紫金山天文台黄宇博士做主题报告《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项目》

 

来自天文、计算机、科普教育等不同领域的代表从各自的工作出发,展示了相关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案例,探讨了科学平台的技术需求与应用前景,以期通过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产出更多优质的科研成果。

部分发言代表

 

参会代表们在论坛环节畅所欲言,围绕主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大家在充分的交流中加深了对开放科学理念的认识,更加明确了科学平台未来的应用场景和建设方向。

嘉宾论坛环节

会议的最后,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崔辰州宣布,2020年学术年会将于明年11月25日-29日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厦门举办。

2020年年会举办地——厦门

 

科普活动——星空·街市

会议期间,为了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感知天文学的魅力,推广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部分参会代表还为大庆当地的市民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星空·街市。此次活动不仅有涉及多个天文学研究领域的科普宣讲、互动体验,还为参与活动的市民们准备了精美的文创纪念品。此次活动让所有参与者都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现场精彩瞬间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