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2022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4-24 16:17
修改时间:
2023-04-25 09:42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1509

2023年4月19-23日,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2022年学术年会在广西桂林举办。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玫,科技部基础司平台处主任科员闫益康,以及来自各天文台站、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27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年会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承办。

图1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会议背景及主题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二十年回顾与展望”,旨在回顾20年来信息技术的演变和虚拟天文台的发展,展望今后20年的趋势和思路。

会议研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AI for Astro & Astro for AI
  • 科学平台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学科应用
  •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
  • 程控望远镜与自主观测
  • 高维海量数据的可视化
  • 多波段多信使数据的融合
  • 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密集型研究
  • 数据驱动的科普教育和全民科学
  • 学科发展与跨界合作

 

大会精彩内容回顾

王玫首先为大会致辞。她代表桂林理工大学向参会嘉宾的到来致谢,期望本次会议能成为天文学与信息科学深入交流和融合的舞台,为天文学的发展开辟更多新机遇。

闫益康提到,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在科学数据资源建设、规范管理和共享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当前,新的科研范式变革持续深入,希望本次会议顺应“AI for Science”发展趋势,充分交流、凝聚共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智能化手段赋能天文等领域科学数据高质量发展。

图2  嘉宾致辞

会上,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青年数据科学家项目重磅发布,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为入选的参会代表颁发证书。随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心与之江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点击查看新闻),双方将共建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之江实验室分中心,围绕智能计算天文开展合作研究。

图3  重磅发布

本届年会依旧采取主题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36个口头报告,20个张贴报告详见日程链接。涉及的内容包括:虚拟天文台技术回顾与展望、云上科研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挖掘与数据处理的创新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天文科普教育新发展、基于科学数据的天文研究进展,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和技术服务等多个前沿领域,并引发了与会代表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天文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融合,将加速天文领域成果产出效率,让天文数据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下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嘉宾论坛的环节中,与会代表们通过深入交流和思维碰撞,充分挖掘了天文信息学在天文研究方面的潜力,为天文数据如何更好地服务科研、反哺科普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从天文研究者的视角探讨了当下最火爆的ChatGPT、AIGC等人工智能新技术为科研带来的变革与启示。代表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设想,为天文信息学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灵感。

图4  嘉宾论坛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